|
专家视点|王晓瑛教授深度解析“屈光手术后时代”的新挑战专家视点: 王晓瑛教授: “屈光手术后时代”的新挑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早期接受角膜激光手术和ICL植入术的患者正逐渐面临因年龄增长而带来的白内障视力威胁,这标志着“屈光手术后时代”的悄然来临[1]。相应地,白内障手术领域也经历了从传统的复明手术到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转变。而确保术后效果的精准性,关键在于术前对眼部生物测量的精确性、选择适宜的IOL类型以及计算公式的精确选择。《中华实验眼科杂志》刊发一篇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王晓瑛教授领衔撰写的关于ICL术后白内障手术术前设计要点的述评[2]。 在此,我们有幸邀请到本文作者王晓瑛教授为我们讲解ICL手术后白内障患者IOL植入术前的评估要点、IOL类型以及公式选择的最新研究进展。
01如何获取准确的生物测量参数? 术前精确的IOL度数测算包括患者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晶状体厚度以及白到白距离(角膜水平方向角巩膜缘之间的距离)等参数测量并计算IOL屈光度。 眼轴长度是IOL植入手术重要的测量参数之一,新一代的扫频相干光学断层成像术(swept sourc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S-OCT)设备IOL-Master 700,通过SS-OCT在视网膜成像,引入了固视评估的功能,可以判断被检者在检查时是否通过黄斑中心凹进行注视,以此来增加高度近视人群眼轴长度测量的准确性。 单纯ICL手术由于没有影响角膜形态,角膜屈光力没有明显变化,但由于屈光度数较高行ICL联合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其术后角膜形态特殊,建议眼科医师使用2种及以上设备测量角膜屈光力及形态。 02如何选择合适的IOL公式? 根据既往研究结果显示,Kane、Haigis L、Barrett Universal Ⅱ、Olsen、 HillRBF等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公式在长眼轴人群相对更为准确,在±0.50D内的比例可达70%~86.6%。 03 如何选择合适的IOL类型? 相比较正视眼,近视眼人群的囊袋相对更大,而市场上绝大多数IOL根据正视或低度远视为主的欧美人眼球大小设计,相较于C形和L形襻,平板襻在高度近视伴有大囊袋以及较大的撕囊直径患者中相对更为稳定,而多焦点IOL的居中性是发挥正常光学功能的必要条件,因此,平板襻多焦点IOL可能是高度近视人群更好的选择。 04 ICL术后白内障手术技巧有哪些? ICL的微创取出是手术的关键,推荐制作2.6-3.2mm(必要时可以适当扩大)的角膜隧道切口后将粘弹剂注入到前房,使用调位钩将近端襻从后房调整到前房,用晶体镊夹住ICL后纵向或对角线斜向取出,随后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可按照正常流程进行。 参考文献: [1]竺向佳,孟佳琪,卢奕.重视悄然来临的"屈光手术后时代"[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0, 22(3):5.DOI:10.3760/cma.j.cn115909-20190811-00224. [2]王晓瑛, 周行涛, 竺向佳, 蒋永祥,陈珣. 关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白内障手术要点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4, 42(3):219-223.DOI:10.3760/cma.j.cn115989-20230815-00070. |